|
近日宜宾小伙周超因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段在老家拍摄的疑似“恐龙脚印”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热议令周超没想到的是经古生物学专家现场证实确为侏罗纪晚期的实雷龙足迹
流量微博 引来专家考察
“发现恐龙足迹的视频,是10月2日我和父母在老家翠屏区白花镇拍摄的。”据周超介绍,小时候常听父母说起,他们老家“野鸡坡”(小地名)上有很大的“鸡爪印”,于是便好奇决定去现场拍摄。
“当天到了‘野鸡坡’,我和父母找了很久也没找到传说的中的‘巨型鸡脚印’。”周超说,有足迹的地方,曾是一个晾晒稻谷的“晒场”,现在已废弃不用,长满了杂草。恰好,偶遇了一位在附近养鱼的老人,给他们指了脚印的大概位置。随后,周超便将寻找过程和现场视频发到了微博上。
“其实发上去的初衷是为了博取点击量的,根本没意识到这就是远古恐龙的足迹。”但让周超意外的是,在该条微博的评论区,很多网友手动@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为求证这个“巨型鸡脚印”是否为恐龙足迹。第二天,周超就真的收到了邢立达的微博私信。
10月16日,邢立达的团队工作人员一行先到白花镇“踩点”,清理了现场的杂草、泥沙,果然露出了明显的“巨型鸡脚印”。18日,邢立达立刻召集了自贡恐龙博物馆的部分资深恐龙专家组成一个联合考察队,来到了白花镇实地考察。当天上午9点到下午5点,周超一直陪着考察团队,看着团队一点点清理、测量、倒模拓印,这些“巨型鸡脚印”越来越清晰。
专家证实 系侏罗纪晚期实雷龙足迹
“在考察现场,我们一共发现了8枚恐龙足迹,其中5枚大的足迹,是兽脚类大型肉食性实雷龙足迹,小型足迹中有1枚为植食性恐龙异样龙足迹,还有2枚是小型肉食性恐龙跷脚龙足迹。”自贡恐龙博物馆研究员彭光照表示。
在考察过程中,最有意义地方是这5枚兽脚类实雷龙足迹。其中单个足迹最长55厘米、宽43厘米,可以推测出这是比较大型的肉食性恐龙,体长估算有6、7米。足迹之间的步幅较长,大约有4米,说明跨步很大,推测是在一个快速行走或奔跑的过程。这属于侏罗纪晚期的恐龙足迹,此前在这个层位曾发现过恐龙骨骼化石,但恐龙足迹还是第一次发现。
专家:考察结果将成调查报告上报
“这次的考察结果很有意义。”邢立达表示,发现足迹的这个层面属于晚侏罗世的后半段,目前晚侏罗世后半段的动物群组合面貌还不能研究得很清楚,所以本次的发现对于我们了解研究那个时期的生物多样性和整个动物群组合情况以及整个侏罗纪的面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目前,自贡恐龙博物馆已将发现侏罗纪晚期恐龙足迹的情况向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汇报,此次调查的数据会形成报告,再由省厅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通常来说,根据保护原则,如果足迹数量较多、较为密集,可以原地原址保护;如果足迹数量少,方便取样保护,也可以取样放置到博物馆收藏展示,用作科普教育。”彭光照解释说。
来源:宜宾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发表或转载,不代表宜宾泡菜坛观点和立场,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